艾滋病
一、目的和要求
(一)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特性。
(二)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。
(三)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。
(四)掌握艾滋病的诊断依据。
(五)熟悉艾滋病的治疗原则。
(六)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。
二、主要内容
(一)概述。
(二)病原学: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的分类与特征。
(三)流行病学
1.历史、全球各地流行情况。
2.传染源。
3.传播途径:同性恋、异性恋、两性恋,药瘾者共用注射器,血及血制品,母婴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异同点。
4.人群易感性:好发年龄。
(四)病理
1.发病机制:免疫系统损伤:cd4细胞与cd8细胞比例,单核巨噬细胞、b细胞的损伤。神经细胞损伤。细胞损伤机制。
2.病理解剖:淋巴结病变,中枢神经系统病变。
(五)临床表现
1.急性感染阶段:潜伏期,症状、体征。
2.无症状感染阶段:持续时间。
3.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(pgl)与艾滋病相关综合征(ars):症状、体征,持续时间。其他系统(胃肠、神经、皮肤粘膜)病变的临床表现。
4.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: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(pcp)、新型隐球菌感染及卡氏肉瘤等。
(六)诊断
1.流行病学资料。
2.临床资料。
3.实验室检查资料:cd4与cd8淋巴细胞计数,血清学诊断。分子生物学诊断。病毒分离。
(七)鉴别诊断。
(八)治疗。
1.抗病毒治疗:治疗目标、治疗指征和开始时间、治疗药物选择集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。
2.免疫治疗。
3.常见机会性感染的治疗
(九)预防:健康教育。高危人群的监测。个人防护。疫苗研制。
三、重点与难点
流行病学特点,临床表现,诊断依据与预防措施。
last modified: wednesday, 23 september 2020, 10:08 am